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,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

【环游世界】时光中的悉尼圣玛丽大教堂——悉尼游记之五

旅游新闻 2024-06-21 浏览(359) 评论(0)
- N +

◆日本华侨日报总编辑蒋丰

现在还是6月15日,从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出来,我们漫步在林荫大道上,雨和风在耳边呢喃。透过绿色的心脏,圣玛丽大教堂像一个沉睡的巨人,隐约显现出它壮丽的轮廓。远远望去,其金色的石塔和哥特式的飞扶壁映衬着阴沉的天空空,仿佛历史的长河在这里凝结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。

悉尼圣玛丽大教堂,正式名称为“圣玛丽天主教大教堂”,是悉尼天主教教区的大教堂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。1842年,新南威尔士的第一位天主教主教约翰·比德·波尔丁为这座教堂奠基。它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,也是一个艺术和建筑的奇迹,见证了悉尼从一个殖民地小镇到现代大都市的发展。

步入教堂,你感受到一种凝重的氛围,仿佛与历史同呼吸。这座教堂建于1821年。那时,它只是一座简陋的石头建筑。更不幸的是,1865年的一场大火吞噬了它。站在这座重建在历史废墟上的教堂里,我的内心不禁浮现出一派火一般的景象,也能感受到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坚定决心。

圣玛丽大教堂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第二座教堂,由英国建筑师威廉·沃德尔设计。他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哥特式复兴风格中,使得教堂既保留了传统的庄重,又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和华丽。1868年,在毕丁主教的亲自祝福下,新教堂的基石正式奠基。这座教堂的建造耗时60多年,最终于1928年完工。它的塔楼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才竣工,为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增添了最后的光彩。

展开全文

教堂里非常安静。宽敞的中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庄严,两侧的飞扶壁像张开的翅膀,将整个房间空拥抱在其中。彩色玻璃窗的光辉洒在大理石地板上,仿佛时光的碎片在教堂的角落里闪烁。这些彩色玻璃窗描绘了圣经中的场景和圣人的生活,每块玻璃都讲述了一个虔诚的故事。

主祭坛中央的十字架在灯光下闪闪发光,后面是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玛利亚雕像。祭坛的设计是典型的哥特式复兴风格,装饰有精美的图案和雕刻。站在这里,仰望高耸的天花板和雕刻精美的扶壁,仿佛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从这块石头中升腾而起,直抵云霄。

我没有机会爬教堂的钟楼,只能仰视。据说钟楼顶可以俯瞰整个悉尼,繁华都市尽收眼底。在这里,它不仅是观景台,更是时间的见证。1868年,第一块石碑被安放在这里。很久以后,这座教堂见证了无数历史时刻。从19世纪的殖民时期,到20世纪的现代化,再到21世纪的国际化大都市,悉尼在钟楼的注视下不断变化,而教堂却始终在静静地注视着这座城市。

今天,圣玛丽大教堂不仅是宗教圣地,也是文化殿堂。每年,教堂都会举办各种音乐会和艺术展览,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。教堂博物馆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,是悉尼天主教历史的见证。走在教堂的走廊里,欣赏着这些古老的珍宝,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,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。

有趣的是,教堂里到处张贴着“禁止拍照”的告示,但管理人员对那些在露天和黑暗中拿着手机的人“视而不见”,反而对戴着帽子的游客微笑,要求他们摘下帽子。这也是一种对上帝的信仰?

我走出教堂,再次回望高耸的塔楼和精致的飞扶壁,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感慨。这座教堂不仅是建筑的杰作,更是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和信仰的殿堂。

踏上归途,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。教堂的钟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,回荡在悉尼的天空中,久久不散。这次圣玛丽大教堂的游历,不仅让我领略了建筑的美丽,更让我在心灵深处似乎找到了一份宁静与虔诚。在这座教堂中,时间仿佛定格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,而我,则置身于画卷之中。

标签: